学院动态

学院首届研究生“我的导师”征文圆满落幕

作者:何凯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20  浏览次数:

  近日,学院首届研究生“我的导师”征文比赛圆满落幕。此次征文活动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我院研究生导师的良好形象和风采,弘扬研究生导师优良师德师风,营造了“教书育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

 

  蒋世雄:“谆谆教诲,受益终生”

  除了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亲切外,我想另外两个最能形容我的导师:“勤奋”和“严谨”。业,精于勤。老师执教30多年来,曾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用虔诚的学者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撰写了一篇篇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更让独具创新的授课方式、自信幽默的谈吐气质赢得了学生和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光华的背后都是老师30年如一日的吃苦耐劳和兢兢业业。老师作为一名害虫防治的专家,除了日常的教学授课之外,还经常亲自下地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害虫防治。记得在16年8月中旬,西安的天就像一个大大的蒸笼,老师驱车载着我们去调查虫害发生情况。头戴一顶大草帽,脖子上披着一条用水打湿了的大毛巾,依旧是常年穿的那件半袖,头顶烈烈炎日,脚踩秦川大地。38℃的高温下,老师亲自耐心地在地里指导调查方法,时不时用毛巾擦擦额头上雨点般流下的汗水。每次经过他的办公室,都会看到他屋里的灯已经亮了,记得在个周六早上,有事过去找老师商量,老师转过身后分明看到他眼角的血丝,老师一定又是在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了。

  

  何思琦:“用心感受您”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研究生阶段,导师是我们的领路人,是我们的指路灯,拥有一位好导师无疑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研究生学习更需要我们自觉、多思考,这当中更是少不了导师的指导。我想,一位优秀的的导师,一定也如这最美人间四月天一样,给我们平台绽放,包容我们成长,亦师亦友,让我们不惧寒暑,笑迎春天。能够成为马老师的学生,是我们之幸。在这树树花开的四月天时节,请让我们用心感受马老师。

  生活中的马老师为人和善、儒雅谦逊、重视家庭;工作中的马老师潜心治学、精益求精、躬耕学术;学生眼中的马老师博学睿智,风趣幽默,亦师亦友。老师在课堂上并不只是按部就班地讲一些课程理论知识,而是寻找一些有趣能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地方作为切入点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比如向同学们分享自己学生时期的实习经历,学习经验;给大家拓展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进展和前景,向大家介绍与农药相关的国家新政策等等。听马老师上课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马老师是“严格”的,他的严格,不是话语上的严厉,而是态度上的认真,每节课教学之前都会提问同学们上节课的重点难点,并以此不断提醒同学们要温故知新。

  赵士文:“师者如兰”

  诚者,信也。在我们每次涉及到论文讨论修改的组会时,仵老师总会告诫我们不要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数据一定要实事求是,哪怕数据不好,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也要如实反映,这并不是否定你的工作而是给其他从事相同或类似工作的同学提供借鉴。仵老师同样也是以身作则,每次田间调查数据也以实际为主,不会按照地方部门的意愿虚报、瞒报。

  朴者,质也,艰苦朴素和朴实无华向来是我校优良传统,仵老师从生活中点滴小事践行着勤俭节约,这些从他衣食住行上都可以看的出来,我们也被老师教导的每次无论出差吃饭、实验室聚餐,都是吃多少点多少,从不铺张浪费。每当夏秋之际附近地区有虫害爆发时,无论太阳有多么毒,天气有多么热,在受害区经常会看到仵老师顶着草帽忙碌的身影。

  勇者,气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奋勇前进”是仵老师一直和我们强调的,做实验一点要往深挖,做别人没做过的,或者别人没做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勇”的精神,如我们实验室首次在实验室饲料条件下成功饲养梨小食心虫,仵老师编写的《农业昆虫学实验实习指导》填补了多年来该课程实验教学无正式出版教材的空白等都是勇的体现。

  毅者,力也,记得刚来实验室,去运城出差,在田间采集粘虫,仵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从中午顶着大太阳一直干到晚上打亮了手电筒,他身体力行的教给我们什么是“不达不止”、“持之以恒”、“致果为毅”的科研工作者的精神。

编辑:0
终审:0